气涌如山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形容恼怒到极点。
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》:“权大怒,欲自征渊”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朕年六十,世事难易,靡所不尝,近为鼠子所前却,令人气涌如山。”
例子清·冯桂芬《江苏减赋记》:“大怒,来余家,气涌如山,为言并无奏加津贴事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qì yǒng rú shān
注音ㄑ一ˋ ㄩㄥˇ ㄖㄨˊ ㄕㄢ
繁体氣湧如山
感情气涌如山是贬义词。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;含贬义。
近义词怒发冲冠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迷而不反(意思解释)
- 拨云见日(意思解释)
- 悬而未决(意思解释)
- 枝对叶比(意思解释)
- 命中注定(意思解释)
- 臭名远扬(意思解释)
- 销声匿迹(意思解释)
- 斗唇合舌(意思解释)
- 学而时习之(意思解释)
- 疙里疙瘩(意思解释)
- 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(意思解释)
- 兢兢战战(意思解释)
- 喔咿儒睨(意思解释)
- 神采奕奕(意思解释)
- 不翼而飞(意思解释)
- 结驷连骑(意思解释)
- 作乱犯上(意思解释)
- 气象万千(意思解释)
- 铁树开花(意思解释)
- 异途同归(意思解释)
- 百步穿杨(意思解释)
- 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(意思解释)
- 匡谬正俗(意思解释)
- 舞刀跃马(意思解释)
- 勤学苦练(意思解释)
- 二三其意(意思解释)
- 取之不尽(意思解释)
- 通时合变(意思解释)
※ 气涌如山的意思解释、气涌如山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闻风而动 | 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。风:消息。 |
地地道道 | 真正的,够标准的。 |
炒鱿鱼 | 因鱿鱼一炒就卷起来,比喻卷铺盖。指解雇。 |
惨不忍睹 | 睹:看。情景凄惨;使人不忍看下去。 |
一轨同风 | 车轨相同,风俗一致。比喻国家统一。 |
高屋建瓴 | 建:倒水,泼水;瓴:盛水的瓶子。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。比喻居高临下,不可阻遏。 |
顺口溜 | 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。 |
南辕北辙 |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。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。 |
扬幡擂鼓 | 幡:垂直的长条旗子。舞动着幡,敲打着鼓。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。 |
喜新厌旧 | 厌:厌恶。喜欢新的;厌弃旧的。多指用情不专一。 |
朝令夕改 | 早上发的命令;晚上就改变。形容政令多改;使人民无所适从。 |
目不忍见 |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。同“目不忍视”。 |
学而不厌 |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厌:满足。 |
命与仇谋 | 仇:仇敌。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。形容命运不好,常遇挫折。 |
徇私舞弊 |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;做不合法规的事。徇:依从;舞弊: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。 |
形影相吊 |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;相互慰问。形容非常孤单;没有伴侣。吊:慰问。 |
阳春白雪 | 阳春;白雪: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;后来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学艺术。 |
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亡命之徒 | 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 |
二三其意 | 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 |
气味相投 | 气味:意指思想或志趣;投:合得来。指人思想作风相同;彼此很合得来。 |
众所瞻望 | 瞻望:仰望。大家所仰望的。形容为大家所敬仰。 |
叫苦不迭 | 不迭:不停止。形容连声叫苦。 |
举足轻重 | 一挪动脚;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。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;只要稍微偏向一方;就会打破均势。比喻地位极其重要;足以左右全局。 |
困兽犹斗 | 困兽:被围困的野兽;犹:还、仍;斗:搏斗。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。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。 |
浅见薄识 | 浅见:肤浅的见解。形容见闻不广,知识贫乏。 |
悲不自胜 | 胜:经受得住。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。形容伤感至极;情难自禁。 |
无声无息 | 息:音信;消息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息。形容没有声响;不为人觉察。 |